中新网上海10月1日电 (记者 殷立勤)10月1日,记者从铁路上海站(下辖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上海西站、南翔北站、安亭北站、安亭西站)获悉,铁路国庆运输第五天,铁路上海站客流仍处高位,预计当天发送旅客59.5万人次。其中,上海站17.5万人次,上海南站6.7万人次,上海虹桥站35.3万人次。
截至9月30日,铁路上海站国庆运输四天(9月27日至9月30日)累计发送旅客超23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超58万人次。当日铁路上海站客流主要集中在中原、西北和安徽等地区。从车票预售情况来看:沪宁、沪杭、京津、广东等方向车票较为充足。为应对高峰客流运输,铁路上海站动态优化调整列车开行方案,当日增开中原、苏北、安徽、湖北、江西等方向列车34列。
铁路上海站工作人员向旅客发放国旗。铁路上海站 供图
当日,铁路上海站各站区在候车室、商铺廊道等处悬挂国旗,站区电子显示屏播放庆祝国庆标语,“心尚”服务工作室向旅客发放小国旗、手工,虹桥站候车区开展红歌和山歌表演,营造良好节日氛围。为提升旅客出行体验,铁路上海站在电梯、站台、进出站通道等人流集中场所增派工作人员,做好引导和安全防护工作。进站口、候车室等区域也增设“客服专员”和青年志愿者,为旅客提供问询解答、方位指引、重点帮扶等服务。(完)
【港澳台专线】台湾“奶茶西施”:手摇“甜蜜” 梦想可及
中新社唐山10月1日电 题:台湾“奶茶西施”:手摇“甜蜜”梦想可及
作者 白云水 孟潮
1日,在河北省迁安市金矿奶茶店里,赖秋萍正做一杯味道纯正的台湾奶茶。
今年46岁的赖秋萍来自台湾台中。2006年,她随丈夫来到迁安生活。“爱人是高雄人,之前在台湾经营铸造企业,后来朋友介绍这边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我们就拉家带口过来了。”赖秋萍说。
10月1日,赖秋萍(右)正接待民众买味道纯正的台湾奶茶,这是她专门为国庆节研制的定制款。 彭月娟 摄
初到陌生的环境生活,赖秋萍时常想念家乡。来迁安的第一年,她每三个月就要飞回台湾一次。
如果把“家乡”带在身边就好了。冒出这个念想,赖秋萍突然就有了主意——开一家纯正的台湾奶茶店。“台湾人喜欢奶茶,街上男男女女几乎人手一杯,一条小街常常同时经营着多家奶茶饮品店。”
十几个春秋过去,如今赖秋萍在这个北方小城的梦想已实现大半,三家台湾奶茶店收获了无数粉丝,而她也获得了“奶茶西施”的美誉,他们一家人也成了“地道”的迁安人。
“在北方生活久了,饮食习惯都变了,以前爱喝汤,现在吃馒头包子的时候多些。”她笑说:“两个儿子由于自小在迁安长大,语言发音与当地人差别不大,回台湾时,他们又能切换到‘闽南语’模式。”
中秋前夕,赖秋萍一家回高雄探亲,返回时特意带了台湾的月饼馅。“老家人很重视中秋节,全家人齐齐整整聚在一起,吃月饼、品茶果,相互畅谈鼓励。”赖秋萍告诉记者,两岸习俗一样,重视团聚,感恩收获。
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品尝了一块“特殊”的月饼。宝岛的豆沙馅,大陆的月饼皮,被赖秋萍和邻居们的巧手裹成玲珑的小月饼,一口下去香香糯糯,尽是“团聚”的味道。
9月26日,赖秋萍和邻居们将宝岛的豆沙馅、大陆的月饼皮裹成玲珑的小月饼,香香糯糯。 彭月娟 摄
奶茶店前台上方的墙上,星云大师题的一幅字格外引人注目,上面写有:仁和安康,富乐吉祥。
“在迁安奋斗的这些年,我们收获很多,安了家,有了新朋友,星云大师的祝福都在一一实现。”赖秋萍告诉记者,为了回馈社会,他们坚持多年到当地福利院做公益,“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也成为他们信奉的处世之道。
今年,他们的两个儿子顺利考入北京化工大学,成为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专业的学生。“兄弟俩年纪仅相差14个月,一同考入理想的大学,是全家的大喜事。”谈到专业选择,做外贸工作的李金柱一脸欣喜:“迁安工业制造业基础好,行业发展会很不错的,希望孩子努力深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赖秋萍的朋友圈里,分享着他们在迁安与高雄两地的生活点滴,处处透着甜蜜。赖秋萍说,每次回台湾,她都会将大陆的板栗、木耳等特产回去,大包小包装满行李箱。“从来往两地的行李就能看出变化,以前是带过来的多,现在是带回去的多。”
生活工作之余,赖秋萍一家人最喜欢旅游。从湖南到山西,从陕西到东北……他们已经走过祖国的“半壁河山”。“除了自然风景,我们最喜欢打卡历史古城,对我们而言,那是一种内在吸引力。”赖秋萍说。
谈及在这座北方小城,感受到的幸福是什么?赖秋萍、李金柱一家给出了回答:是认真做每一杯手摇饮(奶茶)的甜蜜,是民众跳广场舞的“笑脸”,也是前路的梦想可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