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石狮9月26日电 (吴冠标)26日“会逢如意事——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如意与狮子题材文物展”在福建省世茂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开幕。由故宫博物院珍藏的100余件如意与狮子题材文物集体亮相福建石狮,全面展示明清如意文化的丰厚内涵。
26日“会逢如意事——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如意与狮子题材文物展”在福建省世茂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开幕。 吴冠标 摄
清代是如意发展的鼎盛阶段,制品数量庞大、工艺精湛、装饰丰富,常见于宫廷节庆、帝后寿诞、皇室婚礼等重要活动,也常用于朝廷赏赉重臣或馈赠使节。明清如意展,是故宫博物院的经典专题展览之一,已在国内举办多场,一直广受好评。
此次展览在以明清如意为主体的展品基础上,首次加入福狮元素,打造“琼芝效瑞”“曼寿无疆”“珠玑言志”“永绥吉劭”“如意绵长”“事事胜意”六个单元,且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文物从未在故宫其他展览上亮相,属于首次出展。
百余件如意与狮子题材文物亮相福建石狮,图为天然木根嵌玉石九芝纹如意。 吴冠标 摄
“希望通过如意这一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吸引人们走进展厅,探寻明清如意的历史渊源,感受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深厚底蕴,领略中华物质文明的丰富多彩。”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罗先良说,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传下去,是新时期博物馆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每一件文物都是中华文明的讲述者。当天,该展策展人施磊带领观众走进展厅,欣赏明清时期如意与狮子文物的丰富样式和精湛工艺,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百余件如意与狮子题材文物亮相福建石狮,图为竹雕莲花式如意。 吴冠标 摄
该展的“事事胜意”单元深入结合闽南地域特有的“福狮文化”,展示明清时期器物、雕塑上狮子与芝草、如意等组合而成的装饰纹样,突出两者叠加的祥瑞寓意,以此庆贺石狮市建市35周年、喜迎中秋国庆佳节。
世茂股份总裁、董事吴凌华表示,此次展览是福建省世茂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合作的第五次大展。自开馆以来,世茂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始终坚守文化初心,通过与故宫博物院等文博机构、高校合作,不断引进高质量的展览,致力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当地文化事业建设与发展。
“会逢如意事——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如意与狮子题材文物展”展期8个月,将持续至2024年5月26日。(完)
中新网南昌9月26日电(卢梦梦)初秋午后,在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民和镇,江西农旺水产养殖开发有限公司黄颡鱼养殖基地内,该基地负责人梁波正在指导养殖户抛洒菌种。
1990年,梁波出生于进贤县泉岭乡的一个渔民家庭,从小就与水产养殖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2012年大学毕业后,他放弃留在城市打拼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加入江西农旺水产养殖开发有限公司,成了一名养鱼专业户。
“我大学选的是自动化专业,对养殖技术的了解远远不够。我白天就跟着公司老员工学习传统的养殖技术,晚上再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新型的养殖技术。”梁波介绍,为了突破传统养殖的瓶颈,他曾奔赴广东、浙江、四川等地学习养殖技术。“技术改良后,成鱼精养平均亩产由过去的2800斤提高到5520斤,鱼种培育平均亩产提高到4714斤,公司年总产值达到6000余万元。”
图为江西农旺水产养殖开发有限公司黄颡鱼养殖基地内,养殖户正在抛洒菌种。 卢梦梦 摄
乘着农业农村人才培育东风,2022年,梁波还通过南昌市“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成为江西农业大学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专业的本科大学生。“学校学到的知识更加系统规范,管理思路更为开阔,不但能了解到很多农田里掌握不到的知识,还为公司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提供了良好指导。”梁波说。
如今,在梁波的带动下,江西农旺水产养殖开发有限公司形成了基地辐射农户、鱼苗带动渔民的发展模式,水产养殖总面积达12800亩,带动周边养殖户累计增收3600余万元,为周边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累计1100余人次。
近年来,南昌市多点施策、精准发力,深耕农村人才成长的沃土。在人才培养方面,依托江西农业大学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历提升、依托江西生物技术学院培养基层农技定向生;在技能培训方面,每年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组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参加各层级知识更新培训,提升农业生产发展和为农服务的能力。
截至目前,南昌累计招收农民大学生达7011人,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其中420人变身种养大户,737人成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管理人员,在助力乡村振兴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从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强化人才培养保障、搭建服务平台等方面下功夫,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农村人才培养,为持续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业宜居、农民富裕富足提供人才支撑。”南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