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悉尼10月1日电 题:澳中文化与经济促进会会长郑志武:中国元素渐入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社群
中新社记者 顾时宏
在澳大利亚,来自中国的古老甲骨文渐成当地人喜爱的时尚礼物。
2018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议员皮特(Peter)访问位于中国河南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澳中文化与经济促进会会长郑志武向皮特解释中国文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演变历程。
“当我展示‘好’字在中国文化中的演变过程时,皮特深受中国文字之美吸引。”郑志武说,“我当时就想,是否可以和中国文字博物馆商谈,在昆士兰建立一个中国文字的演变历史体验基地,让更多澳大利亚人了解中国文字的美妙之处。”郑志武特地从中国订制了一批带有促进会标志的甲骨文艺术品,如今这些古老的中国文字已经成为澳大利亚人喜爱的时尚礼物。
澳中文化与经济促进会成立于2017年,其宗旨在于加强澳中两国在文化、贸易、科学技术、教育和经济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018年11月,首届“中国日”在州议会大厦隆重举行,昆士兰州州长、议长,以及州议会20多位部长和议员,以及逾百名华人侨领参加了活动。今年8月24日,第三届“中国日”成功举办。郑志武说,伴随这些活动的举办,华人社群愈发融入当地主流社会。
8月24日,由澳中文化与经济促进会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华人联合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澳大利亚昆士兰议会“中国日”活动在布里斯班举行。图为昆士兰雅韵芳华戏剧艺术团为嘉宾献上了精彩纷呈的中国传统豫剧和京剧表演。 中新社记者 顾时宏 摄
2019年,圣乔治华人纪念碑在圣乔治市竣工。郑志武说,这座纪念碑的建立不仅是一种缅怀,更是一种敬意,旨在传承并为子孙后代留下纪念。从2018年开始,促进会在布里斯班圣托马斯中学设立奖学金,每年都会讲述一个华人为澳大利亚社会作出贡献的故事。
据郑志武介绍,自成立以来,促进会多次获得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昆士兰州政府颁发的多元文化贡献奖。2020年,郑志武受邀在昆士兰州议会大厦出席了昆士兰州第57届州议会内阁成员就职典礼仪式,这也是首次华人社群成员受邀参加的盛典。
2019年4月28日,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左)和联邦议员格雷厄姆·佩雷特(右)在布里斯班为郑志武(中)颁发多元文化贡献奖。 罗晓宏 摄
2023年,由天鹅文化传媒主办、澳中文化与经济促进会协办的首届晚会在悉尼星城演艺中心举办,600名演员献艺,呈现了30多个中外精彩节目。据郑志武介绍,多位澳大利亚政要为晚会发来中英文贺信,2000多名观众来到现场观看,线上点击量达150万次。“相约今宵”2024春晚的筹备工作已经开始,有多个族群参与,将在几个城市巡演。郑志武说,希望这场跨文化的盛会将进一步促进中澳文化和艺术领域的紧密交流。(完)
中新社天津10月1日电 题:“桥文化”带热天津假日旅行
作者 张少宣 王在御 王君妍
“天津的海河夜景非常美,各种样式的桥梁巨大且充满设计感,再搭配多彩灯光,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在北京留学的西班牙女孩葆拉假期来到天津旅游,对于海河上的桥梁啧啧称奇。
9月30日晚,当无人机搭载“火凤”在海河上空翩然飞舞,天津“大运河-海河”项目中首座新建成的码头“津湾码头”开启试运营。
9月30日晚,天津“大运河—海河”项目首个建成的游船码头“津湾码头”投入试运营。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听了网络上那首《天津不养闲桥》我就特别想来天津,我曾到法国旅游,相较于塞纳河,天津的桥风格更加多元化,温柔浪漫中更有‘国际范’。”北京游客龙西女士说。
桥梁专家茅以升曾说,几乎全国的开合桥都集中在天津。天津政协文史委员何焕臻则表示,几乎全世界所有的桥梁形式都集中在海河之上,海河已然成为“世界桥梁博览会”。
“1888年,英国设计师设计了天津第一座悬臂式开启铁桥金华桥,同时它也是中国最早的开启式铁桥。而由世界著名桥梁设计大师邓文中院士设计的‘日月同辉’大沽桥,在2006年则荣获过全球桥梁设计建造的最高奖‘尤金·菲戈奖’。”何焕臻说,天津的桥不但是文旅“吸睛点”,更是近代中国看天津和世界目光看海河的“中国名片”。
在《天津不养闲桥》的作者李亮节看来,天津现如今拥有170余座跨河桥,摄影玩文艺就去金汤桥,体会法国风情就去北安桥,每逢年节游客来天津还能观看开启的解放桥……这些都是城市日常的生活场景。“人们觉得天津的桥亲切有温度,外地游客甚至外国游客通过了解天津的桥,能得到对某一种习俗、某一种态度和生活方式的故事化完整了解,这就是旅行的意义。”
9月30日晚,横穿海河的大型光影秀在假期晚间炫酷点亮,吸引众多市民及游客。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许熙巍表示,随着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很多桥更被赋予了人文意义,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艺术品、城市的风景线和独特的文化符号。
“很多拥有著名河流的城市会同时拥有著名的桥,比如伦敦泰晤士河上的塔桥、巴黎塞纳河上的亚历山大三世桥等。桥作为现如今游客们的‘打卡地’,应合理规划连接它的主干道路网,合理设置上下桥交叉路口的管理,避免拥堵,提高出行幸福感。散发历史文化魅力的桥吸引着大量游客,应进行适应文旅赋能的规划设计,提升游客的交通可达性、步行友好性和疏散安全性。”许熙巍说。
“天津之眼”摩天轮,是一座跨河建设、桥轮合一的摩天轮,兼具观光和交通功用,2009年4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在与记者道别时,葆拉已经从津湾码头买好了海河游船船票。“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这是我新学会的一句话。我喜欢水,也喜欢与水相关的建筑。桥是一种世界语言,通过‘读桥’,我了解到了不同的文化特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