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庆阳9月26日电 (杨娜)“第一次看到庆阳香包,深受震撼”。来自深圳的郑振格26日走进琳琅满目的香包展会现场,颜色样式功能各不相同的庆阳香包让他眼花缭乱,作为第十八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的参会嘉宾,在工作之余,他此行更重要的目的就是替家人朋友购买地域特色浓厚的庆阳香包作为伴手礼。
以“中国民俗风 庆阳香包情”为主题的第十八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当日开幕,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甘肃省14个市州的1000多家企业、千余名客商参展参会。被中国民俗学会评为“中国香包刺绣之乡”的庆阳市,将在为期5天的节会期间,向外界全面展示香包刺绣这项传承千年的“指尖非遗”。
9月26日,以“中国民俗风 庆阳香包情”为主题的第十八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开幕。九美丹增 摄
郑振格走进庆阳群英香包有限公司的展览现场,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绣制省级传承人左焕茸现场为他讲解各种香包的不同功效及佩戴要求,并根据他的使用需求向他推荐适合送给朋友和家人的香包。左焕茸说,通过节会,更多的外地游客和客商知道了香包这项庆阳的民俗文化,也促进了当地香包产业的发展。
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的庆阳,是甘肃省的东部门户城市,农耕之源、岐黄故里、红色圣地、能源新都、数算枢纽“五张名片”让今日的庆阳拥有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其中,传承久远的庆阳香包随着远古图腾与现代元素的完美融合,已经成为陇绣中的艺术珍品,成为精神价值、实用价值、审美价值融为一体的文化精品,成为庆阳特色民俗文化的代表符号,是“指尖上的艺术文化”,被评为“最具魅力文创旅游产品”。
据了解,截至目前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企业达200余家,年产香包1000余万件,带动从业人员10余万人,产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自2002年以来,庆阳市已举办了十七届香包民俗文化节,全面展示了庆阳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魅力,提升了庆阳对外形象和影响力。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被授予“美丽中国最佳惠民品牌节庆奖”。
图为香包刺绣作品展览。九美旦增 摄
此次节会举办文旅论坛、展示展销、招商洽谈、文艺演出、旅游踩线及陇上味道传统美食品鉴等多项活动,展示展销陶瓷玉器、文房四宝、香包刺绣等20多类上千种非遗文创产品,同时将开展《魅力庆阳》大型文艺演出、大型陇东民歌歌舞剧《绣金匾》演出,着力打造文化的盛会、艺术的盛宴。
“庆阳香包是将艺术与技术、生产与生活、物质追求与精神满足融为一体的典范性文化产品,是庆阳特色民俗文化的代表符号,是‘指尖上的艺术文化’。”庆阳市委书记黄泽元说,举办第十八届香包民俗文化节,旨在以香包为媒、节会为台,汇聚专家学者、企业客商以及数以千万计的香包产业参与者的智慧和力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俗文化的创造力、影响力,让庆阳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活力。
图为香包节上,香包刺绣作品展览。九美旦增 摄
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名誉会长马小玫表示,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打造文旅示范基地、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推动民族文化艺术和民族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等方面,持续加强与庆阳的交流合作,助推独具特色的庆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文化庆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带着自己和丈夫三十多年来收集的庆阳香包民俗用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庆阳香包绣制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兰香在此次展会上举办了香包收藏展,她想通过这些接地气的衣物用品向大家展示庆阳香包悠久的历史和承载的文化。
“庆阳香包传达了刺绣人最淳朴美好的祝福,没有人会拒绝这份美好。”以此次香包节会为契机,刘兰香将带领团队继续研发设计更多符合现代人审美、融入日常生活的香包刺绣作品,将这项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传承下去。(完)
中新网拉萨9月26日电 (记者 江飞波)由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西藏自治区社科院、社科联主办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入推进‘四个创建’”学术研讨会9月26日在拉萨开幕。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汪海洲出席并致辞。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学术研讨,助力西藏社科理论、学术研究发展。
图为研讨会开幕式现场。江飞波 摄
“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即西藏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努力做到民族团结进步走在全国前列,着力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努力做到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着力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努力做到固边兴边富民行动走在全国前列。
汪海洲指出,举办此次学术研讨会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全国及各兄弟省市社科理论界、高校、学术研究机构等作用,搭建起一个全面思考、谋划和推进西藏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新载体、新平台,推动形成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的科学、合理、完善的创新理论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提供强大的智力和学理支撑。
汪海洲提出,希望大家以此次学术研讨会为契机,深入探讨、广泛交流,积极为西藏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为西藏“三区一高地”建设提出真知灼见,通过专业的知识、学术的眼光,推动形成一系列有助于西藏全面发展进步的创新理论成果。
主旨发言环节,四川大学教授霍巍、北京大学教授李建新、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张荣刚、西藏民族大学教授狄方耀、西藏自治区社科院一级巡视员程越等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西藏考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科学证据》《西藏人口与生态环境发展》《面向中国式现代化:以有效治理促进西藏数字经济发展》《西藏着力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内涵、意义、挑战、对策》《努力夯实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基础》等主题作学术报告。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在平行论坛进行交流研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