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0月2日电 (记者 徐婧)记者从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9月29日至10月1日,北京市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地区)累计游客接待总量682.5万人次,同比增长60.6%,比2019年增长31.8%;累计营业总收入41875.8万元,同比增长25.2%,比2019年增长89.4%。
10月1日,国庆节,北京前门大街迎来客流高峰。 记者 陈芳婷 摄
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前三天,北京市全力落实假日旅游服务保障、市场秩序整治等各项任务,假日旅游安全平稳,旅游市场秩序井然,文化演出丰富多彩,服务保障扎实到位。
10月1日,国庆节,北京天坛公园游人如织。 记者 田雨昊 摄
前三天,北京游客接待量排名前十的景区(地区)是王府井115万人、前门大街景区60.3万人、颐和园34.5万人、天坛公园34.3万人、北京蓝色港湾21.8万人、北京首创奥莱休闲驿站景区20.8万人、北京动物园19万人、圆明园17万人、中粮·祥云小镇16.5万人、北海公园16.3万人。
北京乡村游累计接待游客186.3万人次,同比增长7.1%,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99.5%。游客接待量前三位的是密云区71.1万人次、延庆区54.6万人次、怀柔区33.9万人次。
9月29日至10月1日,北京市共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750项、959场,参与民众79.78万人次。活动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较2019年增长了10%。
同期,全市148个剧场举办线下营业性演出共计231台、828场,吸引观众22.7万人次,票房收入超4000万元。与2019年假期前三天相比,演出场次、观众人数、票房收入分别增长269.0%、168.3%、285.4%;与2022年假期前三天相比,演出场次、观众人数、票房收入分别增长44.1%、96.1%、116.6%。各类型演出中,脱口秀、马戏杂技魔术、话剧的演出活跃度最高。
假日期间,北京推出30条“漫步北京”差异化主题精品游线路、6个“北京微度假”目的地和50款“北京礼物”,实现了假日优质文旅产品多元供给促消费,满足民众多样化、分众化、品质化的假日精神文化需求。
9月29日至10月1日,北京市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部门共计出动执法人员2580人次,检查各类文旅场所1316家。未发现非法“一日游”等涉文旅违法违规行为。(完)
中新网10月2日电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为继续支持国家商品储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关于继续实施部分国家商品储备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告。公告具体内容如下:
一、对商品储备管理公司及其直属库营业账簿免征印花税;对其承担商品储备业务过程中书立的买卖合同免征印花税,对合同其他各方当事人应缴纳的印花税照章征收。
二、对商品储备管理公司及其直属库自用的承担商品储备业务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上述房产、土地,是指在承担商品储备业务过程中,用于办公、仓储、信息监控、质量检验等经营及管理的房产、土地。
三、本公告所称商品储备管理公司及其直属库,是指接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委托,承担粮(含大豆)、食用油、棉、糖、肉5种商品储备任务,取得财政储备经费或者补贴的商品储备企业。
四、承担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委托商品储备业务的储备管理公司及其直属库,包括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分(子)公司、直属库,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有限公司及其管理的国家储备糖库、国家储备肉库。
承担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委托商品储备业务的储备管理公司及其直属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税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明确或者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五、企业享受本公告规定的免税政策,应按规定进行免税申报,并将不动产权属证明、房产原值、承担商品储备业务情况、储备库建设规划等资料留存备查。
六、本公告执行期限为2024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 【编辑:周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