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香港9月26日电 (记者 韩星童)由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创科署)主办的“创新科技嘉年华2023”将于10月28日至11月5日在香港科学园举行,展出多项本地创新发明和科研成果。嘉年华9月26日举行新闻界预览。
“创新科技嘉年华2023”将以“智慧生活绿色科技”为主题,在香港科学园设置38个摊位,展出多项本地创新发明和科研成果,部分摊位亦设有互动游戏。现场亦同时举办约150场不同主题的创科工作坊,当中包括亲子工作坊。
据悉,今年嘉年华活动获得香港的大学、研发中心、政府部门等50个合作伙伴支持,期望通过一系列富有趣味性的活动,提升市民对创科的认识,启发年轻一代对STEM(科学、科技、工程及数学)的兴趣,推广创科文化。今年的嘉年华亦是“开心香港”的响应活动之一。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举行“创新科技嘉年华2023”新闻界预览。 李志华 摄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署长李国彬出席新闻界预览时表示,创科署一直积极推动香港的创科发展,除了发展基建、支持研发和科技应用、培育创科人才,推广创科文化亦是创科署的工作重点之一。
预览展出部分参与团队的研发项目,团队代表介绍其作品的意念来源、研发过程、特色、功能和应用范畴。
香港城市大学团队介绍其研发的“智能海绵”,这是一种多功能、选择性吸油海绵,可用于各种环境,包括水产养殖过滤系统、家居油脂清洗,以及咸淡水域油污清理;由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研发的“5G云端机械人系统”,通过结合先进的5G、云端运算和机械人技术,于复杂环境中自主导航,执行精细任务,从而提高效率和生产力,同时降低人为干预和风险;中华基金中学介绍其研发的“走塑·蜡‘唧’行动”,以蜂蜡、松香和大豆渣等物料,替代塑胶作为3D打印的原材料。
此外,嘉年华期间会有约35场网上讲座,主题包括空气污染、人工智能等。(完)
中新网甘肃庆阳9月26日电 (杨娜)“第一次看到庆阳香包,深受震撼”。来自深圳的郑振格26日走进琳琅满目的香包展会现场,颜色样式功能各不相同的庆阳香包让他眼花缭乱,作为第十八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的参会嘉宾,在工作之余,他此行更重要的目的就是替家人朋友购买地域特色浓厚的庆阳香包作为伴手礼。
以“中国民俗风 庆阳香包情”为主题的第十八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当日开幕,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甘肃省14个市州的1000多家企业、千余名客商参展参会。被中国民俗学会评为“中国香包刺绣之乡”的庆阳市,将在为期5天的节会期间,向外界全面展示香包刺绣这项传承千年的“指尖非遗”。
9月26日,以“中国民俗风 庆阳香包情”为主题的第十八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开幕。九美丹增 摄
郑振格走进庆阳群英香包有限公司的展览现场,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绣制省级传承人左焕茸现场为他讲解各种香包的不同功效及佩戴要求,并根据他的使用需求向他推荐适合送给朋友和家人的香包。左焕茸说,通过节会,更多的外地游客和客商知道了香包这项庆阳的民俗文化,也促进了当地香包产业的发展。
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的庆阳,是甘肃省的东部门户城市,农耕之源、岐黄故里、红色圣地、能源新都、数算枢纽“五张名片”让今日的庆阳拥有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其中,传承久远的庆阳香包随着远古图腾与现代元素的完美融合,已经成为陇绣中的艺术珍品,成为精神价值、实用价值、审美价值融为一体的文化精品,成为庆阳特色民俗文化的代表符号,是“指尖上的艺术文化”,被评为“最具魅力文创旅游产品”。
据了解,截至目前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企业达200余家,年产香包1000余万件,带动从业人员10余万人,产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自2002年以来,庆阳市已举办了十七届香包民俗文化节,全面展示了庆阳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魅力,提升了庆阳对外形象和影响力。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被授予“美丽中国最佳惠民品牌节庆奖”。
图为香包刺绣作品展览。九美旦增 摄
此次节会举办文旅论坛、展示展销、招商洽谈、文艺演出、旅游踩线及陇上味道传统美食品鉴等多项活动,展示展销陶瓷玉器、文房四宝、香包刺绣等20多类上千种非遗文创产品,同时将开展《魅力庆阳》大型文艺演出、大型陇东民歌歌舞剧《绣金匾》演出,着力打造文化的盛会、艺术的盛宴。
“庆阳香包是将艺术与技术、生产与生活、物质追求与精神满足融为一体的典范性文化产品,是庆阳特色民俗文化的代表符号,是‘指尖上的艺术文化’。”庆阳市委书记黄泽元说,举办第十八届香包民俗文化节,旨在以香包为媒、节会为台,汇聚专家学者、企业客商以及数以千万计的香包产业参与者的智慧和力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俗文化的创造力、影响力,让庆阳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活力。
图为香包节上,香包刺绣作品展览。九美旦增 摄
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名誉会长马小玫表示,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打造文旅示范基地、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推动民族文化艺术和民族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等方面,持续加强与庆阳的交流合作,助推独具特色的庆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文化庆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带着自己和丈夫三十多年来收集的庆阳香包民俗用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庆阳香包绣制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兰香在此次展会上举办了香包收藏展,她想通过这些接地气的衣物用品向大家展示庆阳香包悠久的历史和承载的文化。
“庆阳香包传达了刺绣人最淳朴美好的祝福,没有人会拒绝这份美好。”以此次香包节会为契机,刘兰香将带领团队继续研发设计更多符合现代人审美、融入日常生活的香包刺绣作品,将这项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传承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