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杭州9月23日电 题:代表团“掌门人”谈亚运:感知城市魅力 推动亚洲体育发展
第19届亚洲运动会将于23日晚在杭州开幕,45个国家(地区)的代表队都已抵达入住。本届亚运会是历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届亚运会,各国(地区)代表团团长对此行有哪些期许?
9月22日,杭州亚运会运动员村举行代表团欢迎仪式。中新社记者 董易鑫 摄
“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以奥林匹克格言为纽带,杭州亚运会期待借此次盛会向世界展现亚洲体育精神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作为东道主,此次中国体育代表团总人数达1329人,其中运动员886人。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高志丹此前表示,参赛总体目标是取得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作为亚洲三大体育强国之一,此次韩国派出了规模达1140人的代表团,参加39个大项的角逐。韩国代表团团长崔润接受采访时称,5年来,韩国健儿们做足了准备,也会展现全部实力,“年轻运动员看到中国的惊人发展后,都很喜欢这里。希望通过本次比赛加深韩中之间体育交流,共同推动亚洲体育迈上更高台阶。”
作为诸多世界级体育赛事举办地,新加坡国土面积虽小,却称得上是“体育大国”。此次新加坡也派出史上最大规模代表团参加杭州亚运会。
“中国举办了许多大型赛事,例如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2022年的冬季奥运会,还有最近的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毫无疑问,中国在组织这些大型赛事方面非常有经验。”新加坡代表团团长许坤德表示,“杭州亚运会场地方面都是世界级的,希望赛事能把亚洲的体育运动提升到更高层次。”
这是中国第三次举办亚运会,定位为中国新时代、杭州新亚运,突出“人文亚运”“智能亚运”等理念。着力展现时代、科技、人文之新的杭州亚运会,也成为亚洲国家和地区感知中国城市发展与独特魅力的一扇窗口。
中国香港代表团团长霍启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运动员在比赛之余感受不一样的杭州。“我希望来到这里的各国朋友,可以通过杭州体验中华文化多样性,茶文化、丝绸文化都值得我们骄傲。”
出征此次亚运会,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代表团都派出了最强阵容参加,两地也期待从此次亚运会学习到办赛、组织的经验,为2025年粤港澳联合承办的第15届全国运动会做准备。
当粗犷豪放的“草原儿女”来到江南水乡,对这里的风土人情与科技创新也倍感好奇。“非常感谢主办方热情周到的服务,我非常期待这届充满科技感的亚运会。”蒙古国代表团团长钢巴特尔说,此前各参赛代表团团长已于今年春天参观了杭州亚运会比赛场馆,认真了解了关于比赛服务、场馆准备、运动员认证、住宿餐饮服务、媒体运行等方面的内容。“中国对杭州亚运会给予高度重视,我们对中国办好本届亚运会信心十足。”
以“绿色”为主色调的杭州亚运会,吸引了不丹代表团团长吉格梅·廷里的注意。他在接受采访时感慨,“杭州非常美丽,整个城市是绿色的。”他还提到,在亚运村无论走到哪里,每件事情都能得到帮助,这里随处可见志愿者。
身为第三代华裔的马来西亚体育代表团团长张金发在接受采访时也坦言,希望本届亚运会上所有运动员都能尽其所能发挥到最好,让体育精神在美丽的杭州焕发光彩。“看到志愿者的微笑,我认为这是最美的。”
满城绿意,处处彰显文明之风;软硬件布局到位,赛事运行、服务保障有条不紊……杭州亚运会的整体筹备工作获得了各代表团的高度认可,城市的人文写意与创新活力也吸引了无数目光。随着杭州亚运会大幕开启,人们将从更多角度领略“人间天堂”与亚运盛会的魅力。(完)
中新网运城9月23日电 题:山西稷山:千年板枣抢“鲜”上市 红枣之乡趁“枣”致富
作者 杨佩佩 杨杰英
临近中秋,走进“中国红枣之乡”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数万亩板枣陆续成熟,密密麻麻的红枣挂满枝头,当地枣农忙着采摘、分拣,抢“鲜”上市。
目前,稷山枣树栽植面积15.3万亩,全县板枣总产量5000万公斤。稷山板枣栽培历史悠久,千年以上板枣树约1.75万株,五百年以上板枣树约5万株,是中国现有古枣树最多、最密集的地方。2017年,稷山板枣生产系统入选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据稷山县志记载,北魏孝文帝时期实行均田制时,陶梁村就大规模种植板枣,栽培加工技术成熟于东魏。隋、唐、北宋、金、元时期,随着种植栽培技术的不断深入,板枣被历代皇室都列为“贡品”。
在陶梁村,几乎家家种枣树,户户卖板枣。向上 摄
在陶梁村,几乎家家种枣树,户户卖板枣。现年69岁的陶梁村枣农郅平威,家里祖祖辈辈种植板枣,从小就在枣园长大,对板枣有着很深的感情。“我是吃着板枣长大的,也种了一辈子的板枣,靠它养活了一家人。”
“我种了14亩板枣,从目前情况看,今年的板枣个大饱满,能卖个好价钱,一亩地至少收入5000元。”郅平威说,村里还建有国家板枣公园,现如今,枣不仅可以卖钱,还能发展旅游,让枣农多一份收入。
现年59岁的颜文奎也是一名老枣农,家里种有8亩板枣。“每年差不多这个时候,就是板枣的丰收季。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来稷山收购板枣,不愁卖不出去。靠着种板枣,这几年,我还在县城买了房,生活越来越好。”
稷山县枣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贺宁杰介绍,稷山48个村基本都是连片种植,是很多村民唯一的经济来源。同时,当地在全国多地建立板枣配送中心,形成销售网络体系。如今,板枣已成为稷山的支柱产业之一,销往海内外。
为扩大板枣的知名度,2017年,稷山建立国家板枣公园。这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经济作物类枣林公园,也是目前山西唯一的国家林木(花卉)专类公园。
贺宁杰告诉记者,经过多年挖掘开发和打造,国家板枣公园形成农文旅融合的新业态,除自然景点外,还建立枣园的游园小火车、星空民宿、明清小院等人文景观。
图为稷山板枣博物馆。向上 摄
为更好地讲好板枣故事,稷山还根据晋南传统的建筑风格建造了板枣博物馆。馆内设计共分4个展区,以历史展观、实景打造和声光电为一体的综合体现方式,打造国内一流的红枣博物馆。
稷山地处黄河中游、汾河下游,是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正值丰收季,当地推出沉浸式博物馆实景文旅剧《稷·颂》,通过“第一粒种子·天地之粮”“第二粒种子·稼穑之粮”“第三粒种子·大国之粮”等篇章,带民众沉浸式体验后稷农耕文化。
此外,稷山大力发展板枣深加工。“根据现存古枣树年代的不同,我们开发了年份枣,唐枣、宋枣、元枣、明枣、清枣,口号就是‘唐宋元明清,同是一颗枣’。”贺宁杰说,目前,还研发出板枣茶、板枣咖啡等产品,让更多人走进板枣之乡,了解稷山板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