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丽水10月1日电(邵燕飞 周健 金雅丽)月圆人圆家团圆,最是人间好时节。9月29日-10月6日,侨乡中国“结”——2023“青田月 中国心”中秋国庆主题活动在“中国著名侨乡”浙江丽水青田拉开序幕。活动不仅邀请外国友人体验中秋文化习俗,也让华侨、市民感受到家乡浓浓的节日氛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在当地的景云大桥上,《水调歌头》《中国话》等节目轮番上演,一场热闹非凡的中秋诗会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欣赏。现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近20位外国友人还参与了诗会互动,他们通过诗歌朗诵感受诗词里的中秋,传递美好与祝福。
月饼传情、咖啡飘香。在月饼咖啡体验区,外国友人们亲手制作月饼、研磨咖啡。揉面团、擀面皮、包馅料……不一会儿,美味的月饼就制作完成了,将做好的月饼和香醇的咖啡赠予好友,一同享受团圆时刻,共度美妙夜晚。
外国友人体验月饼制作。 金雅丽 供图
“今天有了很多不一样的体验,用中文朗诵了诗歌,也第一次尝试了亲手制作月饼,真的非常有趣,而且现场氛围非常好,感受到了青田人民的热情,希望下次还有机会能够来青田。”来自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雅库布高兴地说。
今年刚回国的意大利华侨叶高峰也被眼前的热闹所深深吸引。“这是我回国后在家乡过的第一个传统节日,不仅有表演、有美食,还有很多国际友人,真心觉得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了。”
外国友人和侨胞体验中秋习俗。 金雅丽 供图
归国华侨贾晓月还专程带着自己的意大利好友来体验当日活动,她告诉记者,这么有意义的活动一定要分享给更多的人,让外国友人都能体验到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文化,把中华文化传播出去。
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是继2023侨乡中国“结”端午、七夕系列活动后的又一传统节日活动,旨在通过情景打卡点设置、传统与现代化节目演绎、沉浸式互动体验环节等方式,邀请外国友人参与体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营造时尚、海派的节日氛围。(完)
中新社悉尼10月1日电 题:澳中文化与经济促进会会长郑志武:中国元素渐入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社群
中新社记者 顾时宏
在澳大利亚,来自中国的古老甲骨文渐成当地人喜爱的时尚礼物。
2018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议员皮特(Peter)访问位于中国河南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澳中文化与经济促进会会长郑志武向皮特解释中国文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演变历程。
“当我展示‘好’字在中国文化中的演变过程时,皮特深受中国文字之美吸引。”郑志武说,“我当时就想,是否可以和中国文字博物馆商谈,在昆士兰建立一个中国文字的演变历史体验基地,让更多澳大利亚人了解中国文字的美妙之处。”郑志武特地从中国订制了一批带有促进会标志的甲骨文艺术品,如今这些古老的中国文字已经成为澳大利亚人喜爱的时尚礼物。
澳中文化与经济促进会成立于2017年,其宗旨在于加强澳中两国在文化、贸易、科学技术、教育和经济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018年11月,首届“中国日”在州议会大厦隆重举行,昆士兰州州长、议长,以及州议会20多位部长和议员,以及逾百名华人侨领参加了活动。今年8月24日,第三届“中国日”成功举办。郑志武说,伴随这些活动的举办,华人社群愈发融入当地主流社会。
8月24日,由澳中文化与经济促进会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华人联合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澳大利亚昆士兰议会“中国日”活动在布里斯班举行。图为昆士兰雅韵芳华戏剧艺术团为嘉宾献上了精彩纷呈的中国传统豫剧和京剧表演。 中新社记者 顾时宏 摄
2019年,圣乔治华人纪念碑在圣乔治市竣工。郑志武说,这座纪念碑的建立不仅是一种缅怀,更是一种敬意,旨在传承并为子孙后代留下纪念。从2018年开始,促进会在布里斯班圣托马斯中学设立奖学金,每年都会讲述一个华人为澳大利亚社会作出贡献的故事。
据郑志武介绍,自成立以来,促进会多次获得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昆士兰州政府颁发的多元文化贡献奖。2020年,郑志武受邀在昆士兰州议会大厦出席了昆士兰州第57届州议会内阁成员就职典礼仪式,这也是首次华人社群成员受邀参加的盛典。
2019年4月28日,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左)和联邦议员格雷厄姆·佩雷特(右)在布里斯班为郑志武(中)颁发多元文化贡献奖。 罗晓宏 摄
2023年,由天鹅文化传媒主办、澳中文化与经济促进会协办的首届晚会在悉尼星城演艺中心举办,600名演员献艺,呈现了30多个中外精彩节目。据郑志武介绍,多位澳大利亚政要为晚会发来中英文贺信,2000多名观众来到现场观看,线上点击量达150万次。“相约今宵”2024春晚的筹备工作已经开始,有多个族群参与,将在几个城市巡演。郑志武说,希望这场跨文化的盛会将进一步促进中澳文化和艺术领域的紧密交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