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0月2日电 (记者 徐婧)记者从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9月29日至10月1日,北京市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地区)累计游客接待总量682.5万人次,同比增长60.6%,比2019年增长31.8%;累计营业总收入41875.8万元,同比增长25.2%,比2019年增长89.4%。
10月1日,国庆节,北京前门大街迎来客流高峰。 记者 陈芳婷 摄
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前三天,北京市全力落实假日旅游服务保障、市场秩序整治等各项任务,假日旅游安全平稳,旅游市场秩序井然,文化演出丰富多彩,服务保障扎实到位。
10月1日,国庆节,北京天坛公园游人如织。 记者 田雨昊 摄
前三天,北京游客接待量排名前十的景区(地区)是王府井115万人、前门大街景区60.3万人、颐和园34.5万人、天坛公园34.3万人、北京蓝色港湾21.8万人、北京首创奥莱休闲驿站景区20.8万人、北京动物园19万人、圆明园17万人、中粮·祥云小镇16.5万人、北海公园16.3万人。
北京乡村游累计接待游客186.3万人次,同比增长7.1%,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99.5%。游客接待量前三位的是密云区71.1万人次、延庆区54.6万人次、怀柔区33.9万人次。
9月29日至10月1日,北京市共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750项、959场,参与民众79.78万人次。活动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较2019年增长了10%。
同期,全市148个剧场举办线下营业性演出共计231台、828场,吸引观众22.7万人次,票房收入超4000万元。与2019年假期前三天相比,演出场次、观众人数、票房收入分别增长269.0%、168.3%、285.4%;与2022年假期前三天相比,演出场次、观众人数、票房收入分别增长44.1%、96.1%、116.6%。各类型演出中,脱口秀、马戏杂技魔术、话剧的演出活跃度最高。
假日期间,北京推出30条“漫步北京”差异化主题精品游线路、6个“北京微度假”目的地和50款“北京礼物”,实现了假日优质文旅产品多元供给促消费,满足民众多样化、分众化、品质化的假日精神文化需求。
9月29日至10月1日,北京市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部门共计出动执法人员2580人次,检查各类文旅场所1316家。未发现非法“一日游”等涉文旅违法违规行为。(完)
中新网宁德10月2日电 (褚子强)线狮活灵活现、畲歌清亮悠扬、绿茶香飘古街……“双节”假期期间,以“清新福建·共享非遗悦金秋”为主题的非遗进景区活动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洋中镇举办。
霍童线狮展演吸引众多游客观看。褚子强 摄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霍童线狮、畲族双音、赤溪内文拳、天山绿茶制作技艺、黄鱼拓制作技艺等展示展演节目及畲族乌饭、银盛号银饰等琳琅满目的产品吸引游客们纷纷驻足围观。
畲歌悠扬,唱响美好祝愿。褚子强 摄
“活动融合了许多非遗项目,让承载厚重历史的古街再次焕发新生机。”来自福安市的张女士说,带着孩子在品味古街韵味的同时,感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美好。
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通过一步一场景、一景一非遗的创新快闪方式,将蕉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串联引入历史古街中,以互动体验为核心,让群众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畲族服饰尽显特色魅力。褚子强 摄
蕉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截至目前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项目名录1项)、省级项目12项、市级项目20项、区级项目42项。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3名、省级17名、市级58名。
畲族特色美食制作现场。褚子强 摄
丰富的资源为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蕉城区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路径,让非遗与研学、旅游、民宿、文创产品、节庆活动等结合起来,催生了各式各样的旅游新业态和多样化发展模式,为全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