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10月1日电 (记者 贺劭清)“过去两年,我每天上下班都会从这里匆匆经过,却从没想过放松下来认真逛逛这条街,更没想到这里还藏着一座老戏台。”10月1日上午,从事医务工作的罗君皮与好友相约来到成都市铁像寺水街,以此为起点进行一场没有最终目的地的City Walk(城市漫步)。
不同于快节奏、高强度的“特种兵式旅游”,起源于英国伦敦的City Walk主打“松弛感”,通过漫步探索城市的历史文化、市井烟火,所见皆为风景。作为时下热门的旅行新方式,City Walk正成为中国人过中秋节、国庆节的新选择。
裸眼3D三星堆动画、热气腾腾的油卤兔头、尚未营业的威士忌酒吧、竹桌上的盖碗花茶……罗君皮手中的镜头记录下铁像寺水街的清晨。在罗君皮看来,与好友一同漫步街头,是一场身心的放松。“过去我们总是向往‘诗与远方’,忽略了身边的‘小确幸’,现在看来美好可能就在看似寻常之处。”
当下的中国,City Walk已非年轻人的专属。
年过六旬的河北游客贾璇东在女儿的建议下,选择在成都玉林西路City Walk。“老街巷和新潮流的碰撞太有意思了,刚走过菜市场,马上又看到时髦的宠物咖啡馆。”贾璇东说,今年他去杭州、上海旅行,均将City Walk作为“打开”城市的新方式,有时候还会与其他City Walk爱好者“组队漫步”。
在玉林西路售卖蛋烘糕的王强告诉记者,过去的节假日,夜晚是一天中生意最好的时候。而最近一大早就有不少市民、游客来玉林西路“轧马路”。他也因此调整了出摊时间,并多备了肉沫豇豆、奶油肉松等原材料。
为了方便民众更好与城市“约会”,中国多地还出台了City Walk“攻略”:成都推出“到成都街头走一走——街头漫步热力地图”,提供一键打开6大类、20种街头漫步便捷方式;上海发布City Walk手册,邀请市民游客感受“处处是景、时时宜游、行行可看、人人共享”的人民城市新图景;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甚至推出了“乡村walk地图”,推出45条乡村徒步漫游路线。
在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王祎看来,除了旅游,City Walk的兴起还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实体经济的复苏,其多样丰富的消费内容、体验感更强的消费方式正吸引民众重返实体消费场所。“偏好City Walk的市民,更关注的是这种旅游或消费方式的轻松和惬意,需要城市从规划商业业态组合及街区形态都考虑到这些需求,才能为大家带来更好的漫步体验。”(完) 【编辑:于晓】
中新网杭州10月1日电(记者 林波)“笔墨相为表里,笔有气骨,墨亦有气骨;墨之气骨,由笔而出。”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墨之间,绽放灵感,尽显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在杭州亚运会上,中华笔墨无处不在,于细微之处书写亚洲风采,让世界感知“亚韵”之美。
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当运动员入场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个用颜体楷书书写的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名字。
9月23日晚,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大屏上出现的“颜体楷书”代表团名字。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摄
这些结字方正的颜体楷书正是出自西泠印社社员钮利刚之手。
“这是一种展现文化自信的方式。”近日,钮利刚受访时表示,书法是中华文化瑰宝,包含着很多精气神的东西,开幕式上的代表团名字用浑厚的颜体呈现,展现了泱泱大国的大气,体现了中庸、厚道的“国风”,以独特的中国礼仪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笔墨当随时代,希望能让更多人关注、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钮利刚如是说。
用传统书法来展现代表团名,是开幕式导演组的一项创意,总导演沙晓岚希望在这一环节中展现隽永飘逸的书法字体,以中华笔触抒写亚洲风采,以独特的江南韵味迎接运动员入场。
作为杭州最具辨识度和影响力的文化“金名片”,西泠印社承接了这项工作。
“在尝试过程中,我们初步筛选了苏东坡体和颜真卿体。”据西泠印社相关负责人介绍,最终雄浑、宽博的“颜体”成了开幕式上出现的字体。
杭州亚运会是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平台。如何通过中华笔墨,让世界感知“亚韵”?
在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设计上,其字形采取隶书的取势方法,起笔蚕头、收笔燕尾,同时笔触加粗,转折圆润,“火”字笔势向两边分张,就像运动员在奔跑,充满动感与活力。
“薪火”字体形象既是书法,也是设计,让体育精神和文明火种“薪火”相传。
此外,杭州亚运会的各个场馆,也大量采用了中国传统书法元素,不仅增添了场馆的文化内涵,也为远道而来的朋友提供了全新的文化体验。
在杭州亚运会主新闻中心的文化展厅内,一幅写有“心相融@未来”的亚运口号书法作品被展陈在展厅的重要位置。这幅作品出自著名书法家马登丰之手。
“我想通过书法将亚运口号通过镜头传播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书法的魅力、了解亚运盛会。”马登丰期盼以书法为窗口,向中外嘉宾传递汉字和书法的魅力。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有待我慢慢探索!”伊朗记者贾马特在体验后表示,尽管用毛笔写中文对其来说很困难,但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体验。
韩国代表团运动员与书法作品合影。 史婷婷摄
笔墨之间,紧密相连,犹如亚洲各国情牵一线。
书法、鱼拓、面塑……在杭州亚运会帆船赛事举办期间,马尔代夫奥委会秘书长Saeed体验了多种多样的中国文化。在他看来,这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探索中国文化之窗。
“我曾多次来中国,但每一次都充满惊喜。”亚洲排球联合会技术代表Panaseri十分喜欢中国文化,他认为书法是中国独有的历史传承,通过一笔一画展现了不同的韵味。
除了赛场外,赛场背后的文化交流、互动同样重要,在杭州亚运会举办期间,浙江多地设置了不同主题的书画展览。
飘逸洒脱的行书、草书,古朴端正的篆书、隶书、楷书……在杭州亚运会帆船和沙滩排球举办地宁波象山,以“同心同象喜迎亚运”为主题的书画展汇聚了中国、朝鲜、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各领域艺术精品,以书相邀,通过书画传递亚运精神。
以笔墨传情,与文化同行,当“亚运”遇上“雅韵”,东方美学正展现着别样的人文之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