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0月2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10月2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利用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该台韩金林研究员领导的“王绶琯巡天突击队”最近在“银道面脉冲星快照巡天”中新发现76颗偶发脉冲星,当中包括目前人类已知脉冲星中最暗弱的一批天体。
“中国天眼”新发现的和已知旋转射电暂现源RRAT与普通脉冲星相比,流量低约一个量级。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供图
这批暗弱天体仅在少数旋转周期中偶然辐射脉冲,国际上称为“旋转射电暂现源”(RRAT)。“王绶琯巡天突击队”还利用“中国天眼”对国际上已知的59颗RRAT进行高灵敏度观测,确认RRAT就是偶发脉冲星。
“中国天眼”这项新发现及相关研究成果论文,10月2日以封面论文形式在中国天文学国际学术期刊《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RAA)上发表。论文通讯作者韩金林研究员表示,本研究对于理解银河系中恒星死亡后的致密残骸及其辐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而高灵敏度的观测是揭示这类天体物理特征的关键。
中国天文学国际学术期刊《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RAA)以封面论文发表“中国天眼”新发现的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供图
韩金林介绍说,早先发现的RRAT显得非常特殊,不像大多数脉冲星那样持续辐射脉冲,一般都是很多周期偶然发射一个脉冲,因此很难在正常的脉冲星搜寻体系里捕捉到,需要从高灵敏度望远镜观测数据中进行一个脉冲一个脉冲的检测,检测到几个脉冲之后挖掘出公共周期。自2006年发现首个RRAT至今,全世界各地的射电望远镜总共已发现160余颗RRAT。根据之前少数RRAT的研究,天文学家意识到它们应该是具有特殊性质的脉冲星,大约占脉冲星总数的5%。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科研团队利用自主开发的高效单脉冲搜寻程序,从“中国天眼”银道面脉冲星快照巡天的数据系统性搜寻单脉冲,此次发现76颗新的暗弱的RRAT,并将它们分为四类:一是26颗尚未发现自转周期的射电瞬变源;二是16颗已确定周期的标准RRAT;三是10颗长期沉默但短时间发射周期信号的极端消零脉冲星;四是24颗偶发强脉冲的极暗弱脉冲星。
“中国天眼”新发现的偶发脉冲星。左:经典RRAT;中:极端消零脉冲星;右:偶发强脉冲的暗弱脉冲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供图
韩金林表示,由单脉冲搜寻技术才能发现的偶发脉冲星大约占“中国天眼”巡天发现脉冲星总数的12%,这说明银河系中这类偶发脉冲星比原先人们知道的多一倍以上。为深入理解RRAT的物理性质,该团队还利用“中国天眼”对59颗国际上通报的已知RRAT进行观测,结果发现:25颗RRAT在“中国天眼”观测数据里表现为普通脉冲星;5颗是极端消零脉冲星;13颗为偶发强脉冲的暗弱脉冲星;5颗在“中国天眼”有限观测时间内也仅仅检测到几个脉冲;另外11颗可能当时处于熄灭状态使得“中国天眼”没有检测到信号。
他指出,根据“中国天眼”的高灵敏度观测,这59个RRAT没有一颗表现为典型RRAT的特征。同时,“中国天眼”还探测了这些偶发脉冲的偏振信号,发现其偏振位置角遵循平均脉冲轮廓的偏振位置角曲线,这表明RRAT的偶发强脉冲与正常辐射的极弱脉冲都来自中子星磁层同一辐射区域。(完)
光明日报记者 梁逸韬
杭州亚运会各项赛事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精彩比赛给运动员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菲律宾当地民众热情关注亚运会开幕式和精彩纷呈的体育赛事,认为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寄托着面向未来、共建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良好愿望。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在菲引起巨大反响,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菲律宾星报》用“高科技”“令人惊叹”来形容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盛景,认为在“巨型莲花”体育场举行的本届开幕式是“历史上对增强现实技术(AR技术)最丰富、最熟练的运用”,中国组织者使用数字烟花而不是传统烟花,将有效推动全世界关注此类盛会的“环境可持续和AR技术的未来”。文章称,开幕式中未来派表演与传统文化表演完美结合,令人“眼花缭乱”,不仅展示了杭州这座美丽城市的无穷魅力,也展示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且仍在不断增长的经济体的“史诗般”社会经济转型成果。
身在杭州的菲律宾记者对开幕式和温馨舒适的亚运村赞不绝口。《马尼拉公报》记者雷伊在杭州目睹开幕式后,当天即发回报道《杭州大放异彩的时刻到了》,称开幕式“足以让所有人——运动员、教练、官员和体育迷——都感到满意”,是一场“视觉杰作”,为可持续、数字化的体育盛会提供蓝本。开幕式上的裸眼3D动画以及虚拟火炬手点燃圣火台等场面令人难忘。雷伊还分享了其在亚运村及媒体中心“非同寻常”的经历,称亚运会志愿者非常乐于助人,美丽和宏伟的杭州已使不少记者萌生了在杭州常住的念头。
杭州亚运会的组织工作也获得了许多菲律宾代表团成员点赞。菲代表团副团长凯伦·卡巴列罗称赞道:“杭州亚运会的设施和住宿都十分周到且有序,非常棒。”亚运村里的中餐令她“百食不厌”,尤其是烧烤和炒面。她还在社交媒体上主动分享了其在亚运村骑共享单车出行、使用亚运村生活设施等有趣的经历。年仅9岁的菲滑板运动员马泽尔在接受采访时兴奋地展示其收集的各色纪念胸针和徽章,称在亚运村里感觉很开心,“我最喜欢亚运村里的冰激凌,非常美味。期待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取得更好的成绩”。
作为喜爱运动的国家,菲律宾当地对杭州亚运会的体育赛事,尤其是对篮球、举重、跆拳道、武术等菲运动员可能获得奖牌的项目关注度颇高。菲主流媒体《问询者报》《菲律宾星报》等均设专栏,每日播报亚运会赛事日程并实时更新奖牌榜,广大菲律宾体育爱好者通过网络直播、新媒体客户端等多种形式收看赛事盛况,社交媒体发布的赛事情况及运动员获奖情况讨论热烈,跟帖、点赞、转发量极高。为菲律宾夺得首枚奖牌的跆拳道选手帕特里克·佩雷兹的社交媒体下有大量菲民众留言祝贺。
体育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杭州亚运会不仅是运动健儿的竞技舞台,更是各国人民加强了解、增进友谊的平台。菲华商联总会在亚运会开幕前一周专门举办论坛迎接这一盛事,联总会主席施东方在发言中表达了对菲律宾运动员参加杭州亚运会的强烈支持,祝愿菲律宾的运动员们能取得好成绩,更希望通过本次亚运会促进菲律宾与中国之间的友谊。
(光明日报马尼拉10月1日电 光明日报驻马尼拉记者 梁逸韬)
《光明日报》(2023年10月02日 06版)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