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张秀燕张妈妈,在天津学习生活过的新疆学子无人不晓。
迪丽胡玛尔·阿卜杜外力家在新疆且末县,父母都是农民。她在天津读高二那年,母亲突发重病,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孩子,别怕!以后你就是我的干女儿,我帮你。”张秀燕承担了她大学期间的全部费用。
“从那一天起,我多了一个汉族妈妈。妈妈不仅在经济上给予我无私帮助,更在精神上给予我力量。”迪丽胡玛尔在大学期间加入大学爱心支教团队和助残志愿者团队。如今,她回到家乡,忙碌着帮助乡亲们的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张秀燕(中)图片来源:新华网天津频道
十二届、十三届天津市政协常委,连任五届天津和平区政协委员,天津市工商联副主席张秀燕,联合多位爱心企业家于2006年共同创办纯公益组织天津阳光义工爱心社。17年来,带动1300多位企业家和爱心人士结亲帮扶新疆学子,帮扶范围全面覆盖天津11所学校的新疆班。截至今年7月,共结亲帮扶10577名学子。令人激动的是,他们中大多数人也在用不同的方式传递爱心、回报社会、将爱延续,让他们的“天津妈妈”放心开心。
每年,来自全疆30多个民族的3000多名学子同时在天津就读。他们大多数是农牧民子女。
“孩子们在天津读高中的3年里,只有暑假才能回家和父母团聚,他们渴望亲情,高中阶段也正是‘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需要积极正向的引导,也需要更多的关爱。”张秀燕告诉记者,每年春节、中秋节、古尔邦节等重要节日,爱心社都会组织爱心人士带着精心准备的节日礼物去看望慰问新疆学子,并与考上大学、家庭困难的新疆学子结成助学对子,继续帮助他们完成大学学业。同时,为了给在天津学习、生活遇到特殊困难的新疆学子解决后顾之忧,爱心社设立了“在津新疆班特困生帮扶基金”“优秀自强学子奖学金”,鼓励新疆学子更加积极向上、不断进取、早日成才。
爱心人士把新疆学子当作自己孩子一样关心、呵护,经常接到家里吃住,感受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温暖与关爱。
托合塔什·托合提家在新疆皮山县,“有一次,我生病住院10多天,爱心社的妈妈几乎每天都去医院探望我。在天津学习期间,‘妈妈’的关爱激励着我不断前进。”托合塔什读高三时写了入党申请书,在大三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和田工作,主动申请下基层投入乡村振兴工作中。
如今在天津南仓中学任教的来自新疆墨玉县的阿卜杜热合曼·如则麦麦提曾因家庭困难打算放弃上大学。在张秀燕等爱心人士关爱资助下,他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我要像爱心社的叔叔阿姨一样,关心关爱在天津求学的新疆弟弟妹妹们。”阿卜杜热合曼表示。
天津阳光义工爱心社根据每个新疆学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帮扶方案:根据新疆学子所学专业或家庭情况等为他们确定结对子家庭。
为了更好促进民族团结一家亲,爱心社在原有结亲帮扶基础上,在天津市政协、工商联、民委、妇联支持下,开展“天津妈妈与新疆娃结亲活动”,从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最美家庭中推选天津妈妈,与新疆班学子结亲。目前,结亲的73对“天津妈妈”“新疆娃娃”之间建立了亲人般的感情。其中,20名学子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出了优异成绩。
“我们将在女委员和机关干部中推荐‘天津妈妈’,让结亲认亲生动体现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情谊,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们要支持这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载体,做好天津市民族团结品牌活动。”天津市政协主席王常松表示,要进一步总结结亲工作的经验做法,挖掘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讲好天津民族团结一家亲故事。(记者:张原)
中新社太原9月23日电 (高雨晴)考古遗址研学联盟23日在晋成立,开启中华文明探秘研学新路径。
当日,“穿越五千年,晋情话山西——中华五千多年文明遗址考古队长论道山西暨考古遗址研学联盟成立”活动在山西太原启动。活动吸引了来自陶寺遗址、二里头遗址、良渚遗址等18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遗址的考古队长,以及部分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负责人参加。
考古遗址研学联盟9月23日在山西太原成立,开启中华文明探秘研学新路径。 中新社记者 高雨晴 摄
作为本次活动的总召集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高江涛介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以来,围绕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等区域的都邑性和中心性遗址实施重点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综合研究。其中陶寺遗址、二里头遗址、良渚遗址、石峁遗址、城子崖遗址等18处遗址均是典型性的代表遗址。
近年来,文化与旅游融合,研学旅行应运而生。独具特色充满神秘的考古遗址及考古现场,成为民众心中向往的“远方”。
“因此,我们提出‘考古遗址研学’的概念。”高江涛表示,在广袤的遗址中穿行,让深奥的学问与大众体验紧密融合;让厚重的文化遗产与一场深度游历紧密融合;让悠久的文化根源与现今的社会生活紧密融合;让考古与时代需求紧密融合,紧跟考古人的步伐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龙虬庄遗址负责人林留根表示,如今,新时代的考古,给考古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作为考古队长,光是发掘研究,写论文、学术报告已远远不够,要在此基础上保护、利用、传承、弘扬。
林留根说,对考古人而言,考古遗址研学是一个新的课题。“到底如何去开展这种研学,深度解读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实际上对每一个考古队长来说,都是一个新的任务。”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爱琴表示,考古遗址研学是山西省文旅融合发展的又一个聚焦点。本次活动旨在充分挖掘山西文化优势,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推进文化铸魂旅游、文化赋能旅游,叫响“考古遗址研学”新理念、新模式,塑造山西又一个文旅品牌。(完)